謝扶雅學術思想研討會

邀 請 函 各位海外金陵校友鈞鑒   素聞先生學術淵博,並專於基督教與文化之議題研究,茲特此致函邀請您參加是次研討會。 謝扶雅先生(N. Z. Zia,1892-1991)是中國現代史上最為傑出的神學思想家之一,與趙紫宸等人齊名。他學貫中西,在神學、哲學、教育學,乃至文學、歷史學、翻譯學諸領域,皆有卓越成就。謝扶雅筆耕勤奮、著作等身,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同時,他在混亂的時局下遊走數所高等學府,作育英才,影響了一兩代人。研究並繼承謝先生學術成就,是後輩的榮幸與職責。 上世紀五十年代,金陵海外托事部委任章文新、謝扶雅、許牧世、湯清等中外學者,在Drew大學繼續《基督教歷代名著集成》譯述,是華人基督教一次重要的學術工程,謝先生是主要翻譯者,功績卓越;同時,謝先生從青年到老倡議的中華神學思考,見證了海外華人的努力和成果。目前,「謝扶雅全集」工作也在進行中,我們選擇在謝老當年工作的地點召開會議,是我們對前輩豐功偉績表示敬意,是華人神學研究的延續,也藉此可以順利地推動全集的出版工作,以緬懷前輩的貢獻,期以繼往開來的精神,讓華人神學再推向前。 本次會議主題以探討謝扶雅思想為主,可涉及相關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等議題,由輔仁大學哲學系「哲學與神學研究室」、「謝扶雅全集編輯委員會」主辦,海外金陵、Drew University 協辦,會本會將負責會議期間住宿和餐飲招待,望您共襄盛舉,為此會增光。 謹此    順頌   安  祺  …

Continue Reading →

神学思考点点滴滴

神学(Theology)一词,广泛指称所有对神(上帝)这个主题展开的研究或学说。神学一词的希腊文是由“神” 和 “逻各斯“,话语,学说”两个字组合,字面上便有建立人类对上帝正确认识的学说之意。为宗教研究的一个领域。在罗马的君士坦丁与狄奥多西崇信基督教以后,在欧洲,神学多被用以指称基督教神学,但在基督教神学之外,还有伊斯兰教神学、犹太教神学等神学体系。有些科学理论家和人文主义代表由于神学受到认信传统所规限而拒绝神学,并且主张公立大学不应该有神学系的设置。拉丁教父奥古斯丁定义神学的意义为“理性的讨论与神明有关的一切事物”。神学家理查德·胡克定义神学为探讨“神圣事物的科学”。 “神学”这一概念并非源自基督宗教,而是早已出现在古希腊思想中。在古希腊思想中,“神学”(亦即“关于神的言谈”;后来像巴特这样的神学家把这个概念理解为“神对人的言谈”)一词指称关于诸神故事的唱颂和讲述。这样把神学理解为神话学,最早的证据出现在柏拉图《国家篇》的对话录中。柏拉图用批判的标准来衡量诸神神话(当时备受批判的神学),而所用的批判标准就是用以衡量真理的标准:一、善、不变。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神学概念的意含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神学作为最高的理论科学现在指向作为真正首要原理的神圣者《形而上学》。从而,神学的应用范围就从神话学说转变成形而上学。 在第二世纪,“神学”这一词被基督教作家(即护教者)所采纳,与外邦多神教作家的“神话学”(关于诸神故事的述说)相区别。在优西比乌里,“神学”这一概念大概意指“基督教的上帝论”。在所有教父时期的作家那里,这个概念并不涉及一般而言的基督教学说,而是仅仅涉及那些直接关涉上帝的那些方面。这样,某些早期基督教作家,例如《圣经·约翰福音》的作者以及纳西昂的格列高利,就尤其被指称为“神学家”,因为上帝处于其学说的中心。关于上帝为人类设立的救恩行动和为人类指定的拯救秩序的问题,则在“经世”这一概念下得到处理。 古代教会的基督教神学家往往是主教,中世纪的神学家则往往是修会人士。自从大学作为修会高等学府在中世纪产生以来,神学就总是居首的学系。后来,在中世纪盛期,“神学”这一概念就在阿贝拉尔(早期经院哲学)和波纳文图拉(盛期经院哲学)首次获得了一个更为全面的意含:“关于神圣知识的领域”,包含了整个基督教学说。在这个意义上,“神学”这一概念的意含逐渐固定下来;后来,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视神学为一门思辨性的、理论性的科学。 后来的宗教改革家越来越强调神学的实践方向。马丁·路德也处于修院传统,例如中世纪的安瑟伦和明谷的贝尔纳德的影响之下来理解神学。神学所关涉的完全是委身于上帝所施行的救恩,以及信徒生活的完满实践。在这种意义上,有为数不少的路德派正统神学家就把神学规定为一门实践科学(scientia practica),尽管这门“科学”不具备科学对严谨的要求。因此,路德宗正统神学的神学体系也就经常获得了一种像中古经院时期《神学大全》那样的系统特性,不过在内容方面则有不同的规划,而且其体系建设也越来越以信仰实践为导向。由此而得到确立的,还有一种越来越理论性的神学理解。 神学作为一门学科,与信仰实践和对信仰的直接知识有所区别,这种不同早在路德宗正统神学那里通过神学家卡利克斯特便已得到指明。这在卡洛夫和奎恩施特的神学进路中明明可见。尽管他们把神学视为先于信仰的,但这种关系在启蒙运动时期却被颠倒过来:神学是次要的、从属的,作为对信仰或宗教所作的反思形式。这种关系规定首先出现在塞姆勒那里。士来马赫把神学理解为一门实证学,联系于教会领导层。尽管神学与信仰的区分直到今天仍然规范著神学论述,但神学与教会领导层之间的定向关系则是富有争议的。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是这样通俗地解释了自然神学(自然神学与启示神学相对立)。 世上真有神吗?这可能得看你想到的是哪个神。对你来说,神指的是宇宙间的奥秘还是掌管人世的秩序制定者?有时候,我们说到“神”,讲的是宇宙间有某种包罗万象、令人敬畏的谜团,是人类智慧所无法理解的事物。对于全宇宙最令人费解的诸多奥秘,我们都想用神来解释。例如,为何世间存在万物,而非一片虚无?到底是什么力量制定了物理学的基本定律?意识是什么,它来自何方?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一无所知,于是就给这种无知冠上了神的名号。这种宇宙奥秘的神,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我们没办法真的对他有什么具体描述。这种神属于哲学家,每当我们夜晚坐在篝火边,仰望夜空,思索人生意义的时候,我们所谈的神就是这一种。 《未来简史》第3章人类的特殊之处“生命的等式”一节指出, 但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科学家并没有找到任何实证证据证明神的存在,反而对闪电、下雨和生命的起源有了更详细的解释。因此,现在除了几个哲学子领域之外,在经过同行评议的科学期刊上,已经不会出现真心相信神存在的文章。历史学家不会说同盟国是因为有神相助才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学家不会认为是上帝造成了1929年的经济危机,地质学家也不会说板块运动是神的旨意。 归正神学——加尔文主义(Calvinism),亦称为归正主义,是16世纪法国与瑞士基督新教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毕生之主张,以及支持加尔文的其他神学家意见的统称,在不同的讨论中有不同的意义,由加尔文等人论述发展而来的主要基督教宗派有归正宗、长老宗与公理宗等。因加尔文等人认为教义应当回归《圣经》,应该恢复被天主教会所遗弃的奥古斯丁“神恩独作”(独作说),反对天主教神学主流的“神人合作说”,因此加尔文派之神学传统常被称为“归正神学”或“改革宗神学”(Reformed Theology) 天主教会主流意见认为,人除了信仰神之外,还必须行善才能有得救的机会,是为“神人合作论”。加尔文等人支持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因信称义”是指一个人获得拯救,只是神的恩典、单藉信心仰赖耶稣基督而得救,而不是靠着个人的善行。虽然加尔文派与路德等新教教派都承认人因信称义,但加尔文派不同于其他宗派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预选说,二是独作说,加尔文派认为上帝早已择定天选之人,这些人即将得救且获得永生,另外的人则会永堕地狱,总而言之,人只能凭借神的力量得救,关于得救这件事,人类是毫无力量的。 加尔文主义的教会体制上,通常会由神职的牧师和不受神职的长老集体管理教会,长老通常是由信众选举出来的代议士。加尔文派学者反对专制或集权,并且认为教会人士可以参加政治活动,使世俗更加接近上帝的旨意。所以在加尔文派掌权的地区,经济、民主制度和公众教育受到重视。加尔文的思想精华,以其钜著《基督教要义》为代表。这是一本经典的神学著作,内容触及所有基督信仰最核心的教义,并且处处引用《圣经》,以所谓的“五要点”作为加尔文主义的内容归纳,是不太准确的说法。 加尔文主义五要点:所谓的加尔文主义五要点,严格来说,应该称为“加尔文主义预选说五要点”,或称为加尔文主义对阿民念主义五要点之回应。加尔文本人与其弟子未曾主动归纳出这五要点的教义,乃是加尔文派神学家们,在1618年在荷兰多特召开的多特会议中,因应阿民念派提出的五个关于救赎论的论点,而后在该次会议写成《多特信经》。后世的加尔文派人士为了便捷记忆、了解《多特信经》对阿民念派的回应,遂发展出加尔文主义五要点及TULIP郁金香的背诵口诀。 全然败坏(Total depravity)或完全无能力(Total…

Continue Reading →

“龙”与圣经翻译

原标题:“龙”与圣经翻译的处境化问题 作者:杨东龙,原载:金陵神学志,2001年第二期 l、引言 有关龙的问题,我这里有几个有趣的故事:某日有一个慕道友参加教会的聚会后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她迫不急待地用剪刀把床单剪烂,把家里的杯子摔破,热水瓶也被砸烂,口中大骂魔鬼害人,要叫它永世不得翻身。她的举动,家里人莫名其妙。原来,她信主了,教会中有人告诉她,龙是魔鬼撒但,家里放不得,她家中不少东西都有龙的图象,所以回到家中,便出现了上面的一幕。还有一次,有一位老牧师因病在家休养,教会中有不少弟兄姊妹来看他。一天,有一个来看他的信徒见到牧师用的床单有龙的图画,遂拿起床单撕烂,并指责牧师灵性太低,在旁的人对他的反应哭笑不得。本人的名字中有一个“龙”字,信主和读神学之后就有热心的牧者要帮我改名,把“龙”字改为“隆”字,……。有关这个“龙”的故事有许多,我这只是举出这几个例子就可以了。 信徒之所以恨恶龙,只是因为按照中文和合本圣经的翻译,“龙”是魔鬼撒但,是敌基督者,是那蛊惑人心的古蛇。《启示录》第十二章、十三章、十六章和二十章,多处圣经经文中都有“龙”这个魔鬼出现,按照《圣经》的翻译,中国信徒就简单地理解,龙就是魔鬼撒但,是人的死对头。既然如此,凡有龙图案的物件就要毁掉,信主的人不能用龙字起名。 然而,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圣经》中被翻译为“龙”的活物,是出现于圣经世界中的陆地和海洋中一种不知名的巨兽的通称。《圣经》中的这个“龙”既非欧洲神话中喷火吐雾、蛇身鸟翼的怪物,【1】也非中国文化中的腾云驾雾、掌管风雨、被当成中国精神象征的“龙”。《希伯来文圣经》中有两个被《钦定本圣经》译成为英文的 dragon(dragon 这个词被翻译成中国的“龙”字。但在意义上西方文明中的龙和东方文化中的龙,意义相去十万八千里,下有论述)。现代译本则有较准确的译法。其中一个词是指某种沙漠野兽,《修订标准本》译为“豺狼”,学者多赞同这一译法。《和合本圣经》译为“野狗”,意义相近(诗 44:19;赛 13:22;耶 9:11;弥 1:8;玛 1:3)。

Continue Reading →

Jewel 五饼二鱼 随笔

从波兰游想到的…… 这是我两年前就该写的一篇文章,是我欠神的一笔账。这是其实离我们不太远的一段历史,是不堪回首的一段历史。这期间几次想提笔写,不知从何写起。我们人的记忆倾向于记住那些美好的瞬间,快乐的事情,却忘记让我们不舒服、心里不愿接受的事实。又或者是我们的心承受不了那么大的痛苦,宁愿把它忘掉,好像事情从未发生过。 在我终于开始再次触及那个痛点的时候,正是我的故乡武汉承受巨大灾难的时候,多日来的武汉成了世界的焦点,新闻的中心,铺天盖地的信息,迅速传播的疫情,让人还没有来得及弄明白,已经至少几百人丧生,当我们想到平日里仅工作半天的几个焚尸炉,现在居然24小时日夜运转,而且是14个同时运作,这个疫情的严重性可能就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记得两年前我去波兰旅游,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后又去到实地参观,那里有一个好像仓库式的房子里面,就是存放着几十个冰冷冷的焚尸炉。那个区域,从外表看是看不出和其他的房子有什么太大区别的,哦,好像有烟囱。离那栋房子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不算太高的小山包,圆形的建筑,在圆形建筑的横梁上,写着醒目的几个大字:“但愿我们的遭遇,可以成为后人的警戒。” 若不是导游介绍,那个高高凸起的小山包,是由人的骨灰堆积出来的,凭我们人的小小头脑,怎么也无法想象,这个外形看,好像马戏团看表演的圆形建筑物,居然有这样的来历。原来那附近经过火化后的尸体灰,就被倒在了附近,其中一部分被后人挖出来,放在了那个建筑物里面。 我们人是很奇怪的,当我们看到这些,就算是身临其境,在真实历史的发生地现场,虽然心情沉重,但是感觉离自己非常的遥远,它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吧,我们真的好像是个游客的心态,为被杀的人惋惜,但我们除了发出一声叹息之外,也不知道还能再作什么。 在我们离开集中营,驱车去吃饭的时候,我就在车上开始跟神祷告,祷告的时候,我听见神说,“哭,谁在哭?” 车上几十个人,我没有看见谁在哭。再接着祷告,我听到一连串的话,“哭,谁在哭?”我不知道,实在没有看到一个人哭。因为刚刚离开历史上曾经上百万人被屠杀的地方,我忙着祷告,求主耶稣的宝血厚厚遮盖我,断开和这里一切死亡权势、疾病、苦毒等的一切连结,并不停地用方言祷告,就是我们跟神沟通的一种语言,求神保护我。 一行人下车后,进入一间很好的餐厅,但是早上神已经很明确地跟我说了,要我这天禁食,我们在餐厅休息,聊天,等着上美食,同行的人肚子都饿了,迫不及待要赶快吃东西了,因为我们这个行程没有安排午饭,而且奥斯维辛集中营很大,大家走了一天,又累又饿。是一个西餐厅,每人一份,头牌、汤饮、正餐,餐后点等。等到他们开始上菜,我就走到旁边坐着,等他们。但是看他们吃得津津有味,花花绿绿的美食,弄得我心里痒痒的,心里想,哎呀,可惜了我交的那份钱,白浪费一顿饭。为了不受他们欢声笑语享受美食的诱惑,我就起身,推开门,准备出去走走。 就在我推开门的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好像绝了提的河流一样,不断地涌了出来,立即,我意识到了是主,刚才车上一个声音问我:“哭,谁在哭?”就在推开门的那一瞬间,我明白了是谁在哭,是主在哭!是主耶稣在为这些死去的人哭! 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一点想哭的感觉,一心想的是可惜了我的那份钱,为了逃避美食的诱惑才想到出去走走。一明白是主,让我觉得非常的难过和震撼。谁才是最在乎这些逝去的灵魂的呢?是主,是付上最大代价的主,是牺牲了自己生命被钉十字架的主。因为主付上了最大的赎价,希望这些人因信他得救,但是他们最终没有能逃离神的审判。 这次的哭泣,那个像发生了地震一样的哭泣,让我痛彻心扉的哭泣,至今想起来,还记忆犹新,他们在里面吃了几十分钟的饭,我在外面足足痛哭了几十分钟,停不下来。深刻体会主为这些逝去的灵魂的哀痛。 时间好像停顿了,我的思绪就回到了那一个夜晚,我沿着外面停车场旁的一条小路走来走去,借着夜幕的掩饰,尽情地挥洒我的泪水,为了主的哭泣,让我唏嘘不已,为我的主心疼。 我们人太麻木了,虽然波兰在1940年代,这600万人被杀,离我们现在的世代并不是那么的久远,但我们人的心其实是很刚硬的,对很多事情已经麻木了。这600万被杀的人中有350万是犹太人。 为什么说,这些人被杀是出于神的审判呢?因为到波兰后的第一天,我觉得好像神启示,欣嫩子谷变为杀戮谷的原因记录在圣经耶利米书的第七章里, 1耶 和 华 的 话…

Continue Reading →

杨安鼎牧师的佳美脚踪

杨安鼎牧师生平简介 (1924年2月18日–2022年3月11 ) 尊敬的牧母,各位牧师,各位长辈,父老乡亲,弟兄姐妹,线上线下的各位:大家主里平安!感谢主!我很荣幸代表杨安鼎牧师家属亲人和治丧小组来简述杨安鼎牧师的生平事迹 。 杨安鼎牧师的一生,是遵守主诫命、服侍主、服侍教会的一生。他为我们留下了佳美的脚踪,值得晚辈借鉴学习,他在世打了美好的仗,跑了当跑的路,信了所信的道,主必给他荣耀的冠冕,感谢赞美主! 杨安鼎牧师,他于1924年2月18日出生,于2022年3月11日安息主怀,歇了世上的一切劳苦,做工的果效必定随着他。 杨安鼎牧师,他出生在中国天津(河北)的一个基督化家庭, 青少年时代,他历经家国苦难,但自强不息完成学业。他先於1945年毕业于北大经济系,甘愿放弃社会公职,又于1949年,蒙主选召,受圣灵感动,考入燕京大学宗教学院,1952年学成毕业,被委任到赫赫有名的上海国际礼拜堂侍奉,成为上帝忠心的仆人。1955年9月18日,在中华基督教总会总干事崔宪祥牧师的主持下,由8位牧师按手按立他成为正式牧师。就这样,杨安鼎牧师在国际礼拜堂事奉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杨安鼎牧师,他于1998年移民来到美国,而且在纽约建立和牧养教会,並应邀在许多教会或团契证道,传扬福音。杨牧师在上海和纽约有长达七十年之久的事奉。他有耶稣基督的美好形象,这,将永远留在海内外信徒之心中。 杨安鼎牧师,他的一生,是遵守主的教训的一生, 他 “ 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爱上帝,其次就是:‘爱人如己。”(可12:30-31) 现在,我们来看杨牧师的“四尽”: 1、 杨安鼎牧师的“ 尽心 ”: 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投入到服侍主的圣工上。一九八零年,上海国际礼拜堂,要在当年圣诞节恢复礼拜。当他看到这所在“文革”中历尽浩劫,千疮百孔,残不忍睹的礼拜堂,就心如刀割。但是,他义无反顾,组织起原五十年代所栽培的信徒,与他们一起全力以赴,投入到修复礼拜堂的善工中。这批信徒不同年龄,他们不仅参与修复礼拜堂,更是成为日后该堂义工团队的核心力量。杨牧师在整个修复工作中,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日夜操劳,最终他看到了…

Continue Reading →

比较学之佛÷道÷儒

佛教(Buddhism)由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创建,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是佛陀的简称,其意思是觉悟者,而“教”可以理解为宗教或教育,意为佛陀对大众的一种普遍而传承的教育。佛教一般注重人心灵的清净和觉悟,佛教认为世界是遵循因果循环,只有达到觉悟,才能超越生死轮回。释迦牟尼涅槃后,佛教慢慢衍生了不同的部派。自从阿育王时期,佛教不断向外传播,主要分为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北传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经过印度北部,新疆传入中国腹地,再流传到中国东北,再传播到韩国、日本、越南及台湾;唐朝时期传入西藏,于是北传佛教被后人分称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则以上座部佛教为主,则通过斯里兰卡,传播到缅甸、泰国、印尼、老挝、柬埔寨、越南南部。到了现代,佛教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次大陆,雅利安人占统治地位,婆罗门教是当时的主流思想。婆罗门教奉行种姓制度。因为种族等级、社会分工、文化教育等的长期巨大差异,古印度社会分化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及首陀罗等四种非常不平等阶级,婆罗门掌握宗教领域,尤其是祭祀活动,刹帝利袭军政,吠舍经营商业和手工业等,首陀罗为贫穷的自由民,但是接近奴隶的地位。创立佛教的释迦牟尼出身于释迦族迦毗罗卫国(Kapilavastū),父亲净饭王,母亲摩耶夫人。在母亲摩耶夫人返回娘家的途中,生于兰毘尼园无忧树下。降生七日后,母亲过世,由姨母大爱道抚养成人。29岁时,当他视察子民的时候,深感人间生老病死的苦恼。虽然不断沉思,但不得离苦之道,于是离开皇宫,遍访名师,苦修6年。35岁,在菩提树下禅定49日,战胜天魔的威胁、诱惑而悟道,成为佛陀。在鹿野苑开始以四圣谛之说,口传佛教,在45年内度化了众多弟子。佛陀80岁时肉身入灭去世,佛身自行荼毘火化,佛陀正式涅槃。 印度佛教史上曾经有四次集合僧团共同诵出佛经,确定正式经典的情况发生,称为四次“结集”。佛教经典的第一次结集发生在释迦牟尼入灭(称为“佛灭”)后不久,由大迦叶主持,在王舍城集合了五百名被认为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僧人五百罗汉确立最初的佛经体系。此次集结由迦叶主持,阿难负责诵出经藏修多罗藏,优波离负责诵出律藏(毘尼藏)。佛教经典的第二次结集据记载发生在佛灭后百年。根据上座部诸律藏的记载,是由于毘舍离比丘违反十种戒律的规定十事,为此集合了七百名比丘讨论十事是否符合律法。讨论的结果为“十事”非法,七百比丘并在此后合诵经典。南传佛教《岛史》声称与此同时,毗舍离僧人为代表的人数众多的僧人也集合了一万人,并进行了自己的集结,称为大集结。由此,并引起了佛教上座部和大众部的分裂,由于是佛教僧团的第一次重大分裂,故称为“根本分裂”。以上大众部和上座部的前身所进行的集结一并被称为第二次集结。自从第二次结集后,佛教分化为大众部与上座部两大部派,史称“根本分裂”。后来随着教徒对戒律、教义见解的差异,两大部派又再度分化,大约持续到西元一世纪前后,佛教中慢慢形成大乘佛教为止,此即所谓的“枝末分裂”。大众部先后发展成为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多闻部、说假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和北山住部等。上座部则分裂出说一切有部、雪山部、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化地部、法藏部、饮光部、经量部和赤铜鍱部等。 公元前三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初信佛教时,北传佛教记载他曾将数以万计的分那婆陀那国的偶像崇拜外道屠杀,导致误杀了自己敬重的佛教长老。据南传记载阿育王曾因佛教僧侣不与外道一起和合说戒,而屠杀了都城内的佛教僧侣,阿育王后悔之后,再没有迫害各宗教的具体记载,对佛教、婆罗门教和耆那教都予以慷慨捐助。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阿育王经》卷第三:复有一国名分那婆陀那(翻正增长)。彼国一切信受外道。复有一人受外道法事裸形神。画作如来礼其神足。有一佛弟子见此事白阿育王。王时闻已语驶将来。阿育王所领。于虚空中半由旬上。一切夜叉悉系属王。地下一由旬一切诸龙悉系属王。是时夜叉闻王语已。于一念顷即将外道弟子并画像来。时阿育王见已生大瞋心。于分那婆陀那国一切外道悉皆杀之。于一日中杀十万八千外道。复有一外道弟子。受外道法事裸形神。画作如来礼其神足。时阿育王复闻是事。即敕余人令取此人及其亲属。置一屋中以火焚之。时王复敕。若有人能得一尼揵首者。我当与其金钱一枚。是时长老毘多输柯入养牛处一日停住。毘多输柯病来多日头须发爪悉皆长利。衣服弊恶无有光色。时养牛女窃生是念。今此尼揵来入我舍。便语其夫。汝应杀此尼揵取头与阿育王。必当得金。其夫闻已即便拔刀往毘多输柯所欲斩其头。时此长老即自思惟。见其业至无得脱处。即便受死。《善见律毘婆沙》卷二:“阿育王知已,遣一大臣,来入阿育僧伽蓝,白众僧:“教灭斗争和合说戒”。大臣受王敕已入寺,以王命白众僧,都无应对者。臣便还更咨傍臣,王有敕令,众僧灭争而不顺从。卿意云何?傍臣答言:“我见大王往伏诸国,有不顺从王即斩杀,此法亦应如此。”傍臣语已,使臣往至寺中,白上座言:“王有敕令,众僧和合说戒,而不顺从。”上座答言:“诸善比丘!不与外道比丘共布萨,非不顺从。”于是臣从上座次第斩杀,次及王弟帝须而止。……帝须比丘便前遮护,臣不得杀。臣即置刀,往白王言:我受王敕,令诸比丘和合说戒,而不顺从,我已依罪次第斩杀。”此事同样见于锡兰铜鍱部传的《大王统史》 为了扶持佛教,他投入了大量金钱,护送大量僧人到印度各地传教,并修建了许多佛教寺院和佛塔。这些佛塔都供奉著舎利。百姓都认为兴建这些佛塔是积德行善,造福百姓。后来,阿育王的一子一女相继出家,佛教传播至印度全境并向外传播到斯里兰卡与孟族地区。第三次结集的记录仅保存在南传佛教的文献中,没有其他资料可供印证,故有学者对这次集结持怀疑态度。根据南传佛教的资料,这次集结发生在阿育王时代,由目犍连子帝须主持,集合了一千名阿罗汉,历时九个月完成。根据著有《印度佛教史》的平川彰等学者研究,这次集结的成果可知的仅为《论事》的成立和向境外传教,故即使在历史上存在这次集结,其范围也仅在分别说部内,如果《论事》如《岛史》等传说那样是这次集结中所作,就其涉及到的部派观点而言,其时代当在公元前二世纪。在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典籍中也有着阿育王时代其他部派进行自己的第三次结集的记载。佛教典籍中记载了,中印度摩揭陀国弗沙蜜多罗毁灭佛法,和西北印的三恶王灭法等事件。现代印度史记载巽伽王朝开国君主华友一面压制佛教,一面致力复兴婆罗门教,印度-希腊王国米南德一世信仰佛教。贵霜帝国时期是佛教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时间,此时佛教分离出大乘佛教,传统部派佛教与大乘佛教间进行了持久的大乘非佛说论诤,大乘佛教则贬称以前各部派教义为小乘佛教。但是迦腻色伽一世对佛教采取部派佛教与大乘佛教兼容的政策,其中世友尊者就是部派佛教学者,马鸣菩萨则是大乘佛教学者。根据玄奘在《大毘婆沙论》二百卷末所附录的二颂,佛灭后四百年在迦湿弥罗,以犍陀罗国迦腻色迦王为施主,由胁尊者发起,召集四百九十九阿罗汉加世友尊者为上座结集三藏,作《优婆提舍论》注释经藏,作《毗奈耶毗婆沙论》注释律藏,作《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注释论藏。完成后迦腻色迦王以赤铜为鍱,以梵文镂刻笔录,建塔珍藏,不允许此论在迦湿弥罗国之外流传。这次集会,有学者称为第四次结集。 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健驮逻国迦腻色迦王。以如来涅槃之后第四百年应期抚运。王风远被殊俗内附。机务余暇每习佛经。日请一僧入宫说法。而诸异议部执不同。王用深疑无以去惑。时胁尊者曰。如来去世岁月逾邈。弟子部执师资异论。各据闻见共为矛楯。时王闻已甚用感伤。悲叹良久谓尊者曰。猥以余福聿遵前绪。去圣虽远犹为有幸。敢忘庸鄙绍隆法教。随其部执具释三藏。胁尊者曰。大王宿殖善本多资福祐。留情佛法是所愿也。王乃宣令远近召集圣哲。于是四方辐凑万里星驰。英贤毕萃叡圣咸集。七日之中四事供养。既欲法议恐其諠杂。王乃具怀白诸僧曰。证圣果者住。具结缚者还。如此尚众。又重宣令无学人住。有学人还。犹复繁多。又更下令。具三明备六通者住。自余各还。然尚繁多。又更下令。其有内穷三藏外达五明者住。自余各还。于是得四百九十九人。王欲于本国苦其暑湿。又欲就王舍城大迦叶波结集石室。胁尊者等议曰。不可。彼多外道异论糺纷。酬对不暇何功作论。众会之心属意此国。此国四周山固药叉守卫。土地膏腴物产丰盛。贤圣之所集往。灵仙之所游止。众议斯在。佥曰允谐。其王是时与诸罗汉自彼而至建立伽蓝结集三藏。欲作毘婆沙论。是时尊者世友户外纳衣。诸阿罗汉谓世友曰。结使未除净议乖谬。尔宜远迹勿居此也。世友曰。诸贤于法无疑。代佛施化。方集大义欲制正论。我虽不敏粗达微言。三藏玄文五明至理。颇亦沈研得其趣矣。诸罗汉曰。言不可以若是。汝宜屏居。疾证无学。已而会此。时未晚也。世友曰。我顾无学其犹洟唾。志求佛果不趋小径。掷此缕丸未坠于地。必当证得无学圣果。时诸罗汉重诃之曰。增上慢人斯之谓也。无学果者。诸佛所赞。宜可速证。以决众疑。于是世友即掷缕丸空中。诸天接缕丸而请曰。方证佛果次补慈氏。三界特尊四生攸赖。如何于此欲证小果。时诸罗汉见是事已。谢咎推德请为上座。凡有疑议咸取决焉。是五百贤圣。先造十万颂邬波第铄论(旧曰优波提舍论讹也)。释素呾缆藏(旧曰修多罗藏讹也)。次造十万颂毘柰耶毘婆沙论。释毘奈耶藏(旧曰毘那耶藏讹也)。后造十万颂阿毘达磨毘婆沙论释阿毘达磨藏(或曰阿毘昙藏略也)。凡三十万颂。九百六十万言。备释三藏悬诸千古。莫不穷其枝叶究其浅深。大义重明微言再显。广宣流布后进赖焉。迦腻色迦王。遂以赤铜为鍱。镂写论文。石函缄封。建窣堵波藏于其中。命药叉神周卫其国。不令异学持此论出。欲求习学就中受业。” 笈多王朝时印度教兴起,大乘佛教盛行,然宗教可自由发展,大臣和将领就有不少人信奉佛教及湿婆派印度教。大乘佛教中心那烂陀寺由鸠摩罗笈多一世修建,其后成为笈多文化的学术中心。遗存的佛教建筑以阿旃陀石窟及爱罗拉石窟为经典。前者位于今马哈拉施特拉邦奥藩加巴德县之阿旃陀村附近,开凿于瓦古尔纳河谷的花岗岩壁上,共二十九个洞窟。于公元前一世纪至650年间建成,当中有四座佛殿及二十五座僧房,充分表现印度风格。室门依地势建造,上有飞檐雕楣,下有石柱林立,有各类壁雕,多来自佛教传说,然而却洋溢生活气息。爱罗拉石窟距奥藩加巴德16公里,建于三世纪,完成予1300年,包括佛教、印度教及耆那教三种宗教庙宇,香火不断。波罗王朝以其对佛教的支持和庇护而闻名;该王朝是最后一个信奉佛教的印度王室。在波罗王朝中后期,印度西部的佛教已经被伊斯兰教入侵者消灭,只在东印还得以留存。历代波罗国王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即所谓“波罗七代护法”,他们长期出资建设北印著名的佛教综合大学那烂陀寺和超戒寺。其中以研究密宗为主的超戒寺是波罗王朝国王达摩波罗主持修建的,据说规模比笈多王朝时修建的那烂陀寺还大。达摩波罗还建立了另一座密宗大寺飞行寺。这几座宏伟的佛教研究机构都在12-13世纪的穆斯林入侵时期被彻底毁灭。波罗王朝的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尤其是密宗。 北传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可概分为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两大支。汉传佛教传入时间较早,影响地区也大,依影响地区又可分为中国佛教、日本佛教、韩国佛教、与越南佛教。藏传佛教传播于西藏,主要为大乘佛教与密宗。汉传佛教,现存佛教的三大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藏传佛教与上座部佛教)。佛教的一支由古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尔后传入朝鲜半岛、日本等处,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发扬者。因为中国的影响,汉传佛教将大乘佛教的教义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与越南等地,并且影响了后世的藏传佛教。在实质上,汉传佛教可以说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别于藏传佛教之显密并重,汉传佛教的宗派以显宗为多。佛教传入越南的时间最早大约在汉献帝初平年间。根据《佛祖通载》卷五说,“会灵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多为神仙辟谷长生之术。牟子常以五经难之。”根据《梁高僧传》卷一的《康僧会传》:“世居天竺,其父因商贾,移于交趾。会年十余岁,二亲并终,至孝服毕出家。”“笃至好学,明解三藏。” 藏传佛教开始于西元四世纪中叶,藏王拉托托日年赞的时期开始在西藏出现佛教三宝所依和供奉。西藏的松赞干布藏王先后娶了尼泊尔毗俱底公主(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江夏郡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女儿文成公主入吐蕃,以释迦牟尼像、珍宝、经书、经典360卷等作为嫁妆。同时也从尼泊尔和迦湿弥罗等国引进诸多经书、佛像和佛塔。在他的两个妻子共同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并且在拉萨兴建了大昭寺与小昭寺。到了八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寂护大师及弟子莲花戒入藏,逐渐奠定藏传佛教的基础,但此时仍有许多人反对。后寂护大师返印,敦请莲华生大士由印度入藏,传入密宗,折服了原来盛行的苯教,佛教于是得到了弘扬。寂护与莲华生大士入藏之后,首先建立了桑耶寺,度僧出家,成立僧伽,并请译师从梵文翻译大批佛典,同时也从汉文翻译一些佛经,据现存的登嘎尔目录是赤松德赞王府所编,当时译出的大小显密经律论有738种(汉文转译的32种),故当时佛教流传是很兴盛的。此时建立的,称宁玛派,又称旧派。当时又有唐朝禅师摩诃衍(Mahayana),藏文称其为“大乘和尚”入藏宏扬禅宗,后与莲花戒辩论失败,赤松德赞下令不得再修顿门法。《布顿佛教史》:“其后莲花戒法师到来。国王坐在中间,大乘和尚在其右,而莲花戒在其左边。渐派的徒众环列,藉以形成莲花戒的侍从。国王将花环给与两位首领后,说道:‘你们两位主持争论。失败者一定要向胜利者献花环,且不许居留此地!’”后摩诃衍和尚被判定失败,他的一群弟子包括柯麻麻Co-ma-ma觉得 深受羞辱,“据传说他们以巨石撞击其身,遂死”。 在九世纪中叶,西藏佛教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朗达玛灭佛,曾有一段时间(公元842-978年)佛教沉寂了。后来由多麦、康区(下路弘传)和阿里地区(上路弘传)再度传入,藏传佛教又得复苏。在朗达玛灭佛后,因经典散失,开始有人发掘编辑旧有保留的佛经,称为伏藏,根据前弘期旧译经典及伏藏所建立的教派称为宁玛派,又称旧派。而在朗达玛灭佛之后,重新由印度取回重译的经典,称新译。西藏史上称朗达玛灭法之前为前弘期,之后由大译师仁钦桑波重兴的佛教为后弘期。此后印度的佛教学者,特别是遭遇变乱时期的那烂陀寺、超岩寺等的学者(印度比哈尔邦省的佛教各大寺庙在1203年被入侵军全部毁坏),很多人前往西藏取经,传译事业因而兴盛,著名的译师有马尔巴等人。十一世纪时有孟加拉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入藏(1042年),又大弘佛法,重建僧伽,传播中观应成派大义,同时藏族比丘仁钦桑波(宝贤)等翻译了很多的经论。印度传入西藏的佛学,主要的称五大部,就是“因明”、“戒律”、“俱舍”、“中观”、“现观庄严论”。藏文大藏经(包括《甘珠尔》和《丹珠尔》)近六千部中绝大多数是直接由梵文翻译的,少数是从汉文转译的,因此,印度后期佛教的论著丰富保存在藏文大藏经里,尤其是因明、声明、医方明等论著数量庞大,这些译著都非常重要。藏传佛教传播的另一高潮是在明神宗时代,俺答汗与索南嘉措在青海仰华寺见面殿下在蒙古传播的种子,蒙古源流说,俺答汗的从孙切尽皇台吉是第一位信仰藏传佛教的皇族,到十七世纪中几乎所有蒙古人已信仰藏传佛教。 佛教的一支由印度恒河流域向南方流传,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区,属于南传佛教。传入斯里兰卡的佛教属于上座部的一支,又称分别说部,宏传于印度西南部,与印度东方的大众部、西部的说一切有部鼎足而三,在教义上,虽然传承自上座部,但也采取部分大众部的看法。因此传入锡兰的分支,也受到其他二部的影响。上座部佛教于11世纪传至缅甸阿努罗陀王朝,其势力使南传佛教渗入暹罗北部和中部地区。经过锡兰于12世纪举行第七次结集,整顿佛教教团,使上座部佛教于锡兰臻于隆盛,期后透过比丘学习,传返暹罗,促使当时素可泰王朝倾向上座部佛教。14世纪中叶老挝国王法昂娶柬埔寨吴哥王的女儿为妻并引入上座部佛教,从而传播遍布于整个湄公河流域。在1361年,锡兰僧王被暹罗(今泰国)素可泰王请至国内建立僧团,这是泰国佛教的开始。此时,缅甸、暹罗和柬埔寨等地的僧人也不断进入锡兰,学习佛法,并重新受戒。他们回国之后,也根据他们所受的戒律,在他们国内建立僧团,称为僧伽罗僧团。这些僧侣,将锡兰大寺派的佛教传承,带往东南亚各地,成为南传佛教的开始。随着南传佛教的快速发展,锡兰因为国力衰弱,又受到外国势力侵入,本土的佛教反而衰落了下去。至11世纪时,曾经派使者至缅甸,请缅甸派遣僧人至锡兰传戒,重新建立僧团。至18世纪,锡兰本土的佛教绝迹,教典散失,僧团、寺院也消失了。1750年,遣使至暹罗,请求僧人至锡兰传戒。暹罗国王于1753年派优波离等十名僧侣至锡兰授戒,并且将巴利文三藏重新携至锡兰,这也是目前斯里兰卡暹罗派僧团的开始。1802年,摩诃格罗瓦·匿纳唯曼罗帝须,自缅甸受戒,建立比丘僧团,名为阿曼罗波罗派。1865年,阿般格诃梵多·即陀沙婆自缅甸传回蓝曼匿派。虽然现代锡兰佛教可分为三大派系,但在见解上,他们都渊源于大寺派,所以教义仍然是相同的。 现今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有很多上座部佛教,当地教徒对南传佛教的称谓教徒,当中泰国的上座部佛教徒占该国佛教徒的90%。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史料可证的约在7世纪中由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地区。最初经典只口耳相传。约在11世纪前后,泰润文书写的佛经经缅甸传入西双版纳,至南宋景炎二年傣文创制后始有刻写贝叶经文。现在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按其名称可分为润、摆庄、多列、左祗四派。南传佛教因其三藏及注释使用巴利语,故又称巴利佛教。如就所属部派来说,凡是信仰上座部佛法及皈依教团的,都可称为上座部佛教或南传佛教,如盛行中国云南傣族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上座部佛教,流行越南南部的上座部佛教。 佛教从古印度印度河流域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印度边界间靠近尼泊尔的王室王子悉达多·乔达摩于35岁据称达成了解脱生死的修行目标、且拥有了相关能清晰教导众生佛法的佛陀专属能力后,在约前6世纪对弟子开示的“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教导内容。在佛陀去世后,在印度佛教史上因缘际会(例如某些弟子因为对佛陀的思念而予以神化、及婆罗门内容渗透)趋于更明显的宗教化,为现代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于世界上,尤其是东亚、中南半岛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此外在中亚、南亚、南洋群岛地区的文化曾具有广泛的影响,现正在向欧洲、非洲、北美洲发展。佛教经历史发展,通过南、北两条传播途径,现代存在南传佛教这支路径主要传播的是上座部佛教的教义(这派以声闻乘的教法为主,但也有若干菩萨乘的教法,参见南传菩萨道词条)、北传佛教这支路径主要传播的是大乘佛教的教义,其中与北传佛教的传播路径所相应的大乘佛教的内容,又可再细分为汉传佛教或称(大乘佛教)显宗,以及藏传佛教或称(大乘佛教的)密宗;故也有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大乘佛教)、藏传佛教(从大乘佛教之中再特别析分出秘密大乘佛教)三分法。佛教这几(不论依照二分法或三分法的)大教派内又各有诸多宗派;南传佛法体系主要以追求成为阿罗汉为修行目标,北传佛法体系则以追求成为佛为修行目标。佛教各派并公认,修行人不论是证得阿罗汉或佛或辟支佛,皆能解脱生死轮回,皆属于达到涅槃的境界。 创教者为生于印度文化区的古人悉达多·乔达摩,是一位在证道后,通常在南传佛教称其佛号为乔达摩佛、通常在汉传佛教则尊称其佛号为释迦牟尼佛的“佛陀(佛)”,“释迦牟尼”的构词本身指涉悉达多·乔达摩的背景,意谓“释迦族的圣人”。至于“佛陀”译为觉者、觉悟者,在中文的广义上也包含三世诸佛。佛教的本意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指拜神佛的宗教,比起其他宗教教义更像是一种哲理,这是由于最原始的佛教概念中,没有明确指出神明的定义,甚至反对迷信,佛陀认为不应该浪费时间思考对灭苦没帮助的概念。“佛法”一言以蔽之,即“痛苦来自欲望”,佛教徒即为“相信这条法则的人”,佛教“最高原则”是“痛苦确实存在,我该如何逃离?”,佛教的目标是克服欲望和无知造成的痛苦,需要了解无常和自我的不存在才能克服无知。现有佛教的诸佛菩萨均是由后来的教派发展而成。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中的成就,是利益众生,不是一般理解的成就自我,以及拥有名声、掌握权力、累积财富等等。按照佛教的观点,人和其他六道众生一样,沉沦于苦迫之中,并不断的轮转生死,惟有断除无明的人才能出离三界,不再轮回。佛教徒修习佛法的目的,即在于追随并实践悉达多所觉悟的四圣谛,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断尽一切烦恼,最终超越生老病死和所有苦,结束六道轮回,得到究极解脱,进入涅槃的境界。2010年普查显示全世界约有5亿佛教徒。21世纪世界佛教徒的人口分布是:汉传佛教地区67.3%(3.6亿人),南传佛教地区28%(1.5亿人),藏传佛教地区3.4%(1800万人信仰),亚洲以外地区1.3%(700万人)。 佛教出现前的远古印度社会,婆罗门教信奉神灵——即三大主神:创造万有的梵天、保护神毗湿奴以及破坏、再生和舞蹈神湿婆,认为祂们主宰一切,通过对这些神灵进行祈祷,就可以获得现世的种种好处,于是渐渐出现各种祭祀,以及对各种神灵的赞咏,书写记录成为四种《吠陀》。婆罗门教认为古印度社会所有种姓都由梵天身体所生;婆罗门由头部或嘴部生成,故地位最高;刹帝利由双臂生成,地位次于婆罗门;以此类推。由于种族等级森严,社会分工、文化教育等的长期巨大差异,古印度社会渐渐分化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罗等四种非常不平等的阶级,实际上是一套血统论社会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其中婆罗门主要从事祭祀,刹帝利世袭军政,吠舍经营工农商手工业等,首陀罗则为贫穷的自由民,从事更为低贱的职业。除此之外还有在四种姓外的“贱民”阶层,地位更低,被称为“不可接触者”。根据唐代玄奘法师的名著《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三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曰术,谓技能伎数,禁咒医方。”种姓制度带来的诸多不幸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现状革新的思潮,史称“沙门新思潮”,其中就包含了宗教改革的佛教。 在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印度社会生产力上升,足够支撑大量出家沙门不事生产,思考和追求宇宙真理,这些沙门由俗家民众供养饮食和用具;同时印度处在热带环境,蔬果较多且四季常有,容易取得,也为沙门的饮食提供了便利和保障。在这种条件下,“沙门新思潮”得以迅速发展,出现了各种非婆罗门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流派:六师中心思想 富兰那派 道德虚无论者,认为人所造作种种业行不带来善、恶之业报,又认为不须要实行道德的善法就可获得解脱。…

Continue Reading →

日光之下之百年教案

太原教案是义和团事变期间于1900年7月9日发生在大清国山西省太原府的针对基督徒和传教士的屠杀事件。在山西省传教的外国传教士分别属于罗马天主教会、中国内地会、英国浸礼会、美国公理会和寿阳宣教会。山西巡抚毓贤向来憎恨传教士,接到慈禧太后命令后,派兵密切注视黄河,不使人逃脱。 1900年6月27日,太原东南的寿阳县城发生了第一次暴乱,烧毁Edwards医生的医院,顾姑娘(Edith Anna Coombs)遭到杀害。7月9日,巡抚毓贤紧闭太原城门,派兵将城中所有外国人“护送”到巡抚衙门,接受审讯,周围有许多仆人、士兵和群众围观。首先被斩首的是2位天主教的意大利籍主教艾士杰和富格辣,随后所有男人、女人和孩子就都在巡抚衙门大堂前的院子里被斩首。当天被杀者包括33名新教传教士及其子女,12名天主教传教士和10多名中国信徒。中国基督徒秘密将其埋葬。但是5天后,部分因为这个原因,200名中国基督徒被杀。随后屠杀在山西全省展开,到8月底总计有159名新教传教士(包括46名儿童)和12名天主教传教士在山西省遭到屠杀。中国内地会的刊物记载说,在山西省北部共有15,000到20,000名本地信徒被杀害。当时在山西省的91名内地会传教士中,有36人逃到了沿海,38人被杀害,17人失踪。其他差会受到了更为惨烈的损失,美国公理会、英国浸礼会和寿阳宣教会在山西的传教士几乎全军覆没。计新教33人(寿阳宣教会19人、英国浸礼会9人、中国内地会5人)、天主教26人(主教2人、神甫2人、外籍修士1人、中国修士5人、外籍修女7人、中国服役教徒9人)。 义和团运动,是一宗发生于晚清1900年、受朝廷支持的武装排外暴乱。清朝甲午战争战败后,西方列强划分在清朝的势力范围,中原基督徒增加,中原北部农村频繁发生宗教案件,又逢天灾及宫廷权力争斗激化的情况下,黄河北岸农民与中原基督徒之间时常发生冲突。1900年春季冲突激化,发展为武装排外暴乱,直隶成千上万习练义和拳并号称“义和团”的当地居民动用私刑处死了大量基督徒与外来的西人,并纵火烧毁了教堂和基督徒房屋。整个运动并无严密的组织或统一的领袖,而是一场自发的群众行动,行为矛盾和混乱,慈禧太后对此事的态度也多次反复,至同年6月,慈禧太后暂时决定利用并允许义和团进驻北京,义和团又先于清军进攻天津租界,庚子五臣谏言朝廷取缔犯罪行为被处死。最终酿成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占领后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大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和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八国组建八国联军远征天津和北京,引发八国联军之役。 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之乱(Boxer Rebellion;德语:Boxeraufstand)。义和团原称义和拳,1899年毓贤改称义和团。义和团参与者被称为“拳民”;称中国基督徒为“教民”、“二毛子”。关于义和团的源头,高志运有不同观点。义和团起初还是反清组织,故清末吴桥知县劳乃宣就强烈地主张义和团源于白莲教,因此应当断然镇压。为此他刊布了小册子《义和团教门源流考》,而且亲自出马镇压义和团。当代义和团史著名学者路遥、李世瑜、佐藤公彦等也都认为义和拳与长期流行在山东一带的举着反清复明大旗的白莲教有关。但另有学者如周锡瑞、戴玄之等人认为义和团与白莲教没有多少关系,白莲教信奉无生老母,而义和团则不一定提及此神。义和团也不反清;《义和团揭帖》中说“非是邪、非白莲”;义和团组织涣散,白莲教有清楚的师徒关系而形成严密的组织。周锡瑞认为应当从鲁西北的社会文化中寻找义和团的源头。且义和团作乱暴动期间对白莲教教徒也一样缺少善意。后因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宣布训政,囚禁光绪皇帝。而逃亡海外的康有为对外宣称握有光绪皇帝密诏,此举引起慈禧注意,为防止变法的持续推行与训政的正当性,慈禧意图废黜光绪皇帝,推行己亥立储,遭到列强反对而未成功,对西人极为愤恨,欲利用义和团作为排除外国势力的工具,便召义和团民入京,称之为“义民”。 义和团揭帖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自信天,不信神佛忘祖先。 男不伦、女行奸,鬼孩不是人所产。 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皆发蓝。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遮住天。 神发怒、仙发愁,一同下山把道传。 非是邪、非白莲,口念咒语法真言。 升黄表、敬香煙,请来各洞诸神仙。 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 兵法艺、都学全,平定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Continue Reading →

韩国教会广阳诗歌

弟兄齐心携手进 山青水秀太阳照 天父创造真奇妙 翠竹绿草赞恩浩 花香鸟语颂声高 青年儿郎齐奋进 老当益壮显英豪 和平东亚曙光耀 半岛华夏友谊桥 兄弟齐心携手进 橄榄枝条分外娆 施恩座前勤祈祷 爱情火焰热烈烧 信心之锚主坚定 统一盼望永不消 三八冰壁融化日 海峡两岸欢拥抱 荠菜种子微而小 圣灵引导根基牢 基督话语心中记…

Continue Reading →

新春联祷

北美zoom2022 亲爱的主内同工同道, 鉴于长兄家族群(为以色列守望祷告微信群)成员遍及世界各地,经该群管理员祷告、商议,决定在2022新春之际,组织该群第一届新春世界联合祷告圣工。在新春传统佳节中,感受上帝给华人特别的保守和恩典。初步安排如下: 初一(周二)新年在亚洲(中国) 初二(周三)新年在北美 初三(周四)新年在欧洲 初四(周五)新年在中东 /以色列 初五(周六)新年在澳洲 其中,在这五天的每日祷告中,同样也是当地牧长、同工联合分享、赞美、祷告,一起向神诉说感恩,一起向神祈求新年祝福。每日各洲具体安排,将由当地工作组另行在长兄家群里通知。 “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 以弗所书‬ 4:3‬ 感谢世界各地牧长、同工们的参与、摆上,感谢弟兄姊妹积极参与。愿主成全此圣工,荣耀归于耶和华。阿们。 长兄家族群 2022新春 另附:葛培理牧师家人的新年祝福 2023年新春在线团契公告 美国东部时间(纽约)1月21日下午5点-7点(请各位牧长务必以自己当地时间为准)…

Continue Reading →

“这条路你们向来没有走过”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他的《双城记》里面有一段话常常被人引用: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双城记》狄更斯 这段话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应该也是很贴切的,它似乎有超越时空的智慧,也正是符合日光之下无新事的判断。我们的时代,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管是国际局势或者是国内情形,确实发生了不少“大”事,也有不少的“变”数。就如新科技的出现催生了很多新产业,但当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舒适快捷的同时,却也产生新的问题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引发世界性的大危机,严重冲击原有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态,但却也可能即将催生一个全新的世界,因为我们看到的一切似乎都在重新洗牌。 在这个“大变局”之下,宗教作为一个关注心灵深处需要、维系着社会健康稳定的意识形态也正在发挥它独特的功能:它既能让人处变而不惊,积极面对挑战,因为相信万变不离其宗,洪水泛滥的时候,耶和华坐着为王;但宗教某些有失偏颇的观念也可能被人歪曲利用,甚至发挥到极致,将人引入歧途,危害社会和国家。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有着不同宗教背景的人从各自信仰立场出发,把他们的观念、见解和行动表达出来,并借着互联网这个现代化的手段给予放大并传播出去,影响到整个社会,常常引发热议和关注。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成就引人瞩目,但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也让国人揪心;作为新冠病毒疫情最早爆发又是最早被有效遏制、摆脱困境的国家,中国既让人惊心动魄也更让人刮目相看。生活在中国的千千万万基督徒与国人一样经历了这一切,感同身受,但教会的角色和处境也常常被国外同道所关注。我们感激这种从基督而来的爱的关切,也愿意多分享国内的信息,祈盼我们的经验能成为普世教会的祝福。本人作为在国内教会事奉多年的牧者,我很想有机会就相关的问题,尤其是目前海外教会所关注的疫情之下的国内教会情形和国家即将施行的宗教政策,将如何影响到教会的事工与大家做些分享,盼望让你对国内教会和社会有更多正面和直接的了解。首先是疫情之中的宗教活动场所的开放问题。因为中国政府采取雷厉风行的疫情控制措施,教会是否会因此被乘机关闭,如是,教会怎么办,事工如何开展? 众所周知,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疫情就先在武汉突然爆发,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很快就被封闭,这是史无前例的。鉴于疫情严峻,在深圳,我们便意识到教会暂停聚集应该是配合防疫最合适的方式,因此身处南方最现代化都市的教会,就于2020年1月23日率先做出教会活动双暂停的决定,即暂停开放聚会场所,暂停一切面对面的聚会,全部改为线上的聚会。我们这一决定并不是出于政府的相关要求,而是教会团体主动采取措施以应对危机。(参见附件 )接着,我们才得到政府防疫部门的要求,要暂停面对面的聚会。可见教会的防疫意识有时会比社会其它部门还要强,因为教会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汇集各方英才,也相信跟我们之前处理过非典疫情(SARS)的经验有关。也可以说,在某一特殊时期,面对突发事件,教会应对起来有时比官方更加敏捷和有效。 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在防疫过程中各地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爱护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统筹兼顾、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科学防治,疫情很快就得到有效的控制,社会、经济生活很快就恢复正常,深圳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也重新恢复了它应有的活力。我相信,除了有效的行政领导和使用高科技手段,例如疫情流调、全民检测、重点控制和健康扫码等有效地防治病毒的方法之外,能如此迅速控制疫情,是因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教会信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例如,教会的聚会等活动,除了通过网络进行之外,教堂是否应该开放,乃视疫情而定。什么时候疫情好转就开放,什么时候疫情反复就暂停。 因为疫情防治是生命攸关的大事,教会信众都能理解、支持。为配合防疫的要求,聚会预约平台——“深圳宗教”也应运而生。当你想参加礼拜,你可以通过手机预约。你进入教堂前,负责招待的弟兄姊妹可以透过你的健康码知道你的防疫信息,例如是否接种过疫苗,是否受过感染,是否做过核酸检测,是否去过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等,让你被安排到合适的座位上,这对保障聚会安全起到关键的作用。两年多来,深圳的宗教活动场所未发现任何病毒感染案例,教会生活在有序和健康中进行着。也因此,在疫情中教会聚会人数不减反升,奉献收入也是这样。同时,我们并没有发现政府利用疫情控制、挤压教会的现象,反而是因为疫情,教会事工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例如,教会努力为信众和社会提供了心灵关怀,帮助他们克服因疫情而来的压力,同时教会也积极发展了网络事工,让我们能够更有效联系到会众,更好地牧养教会。 另一个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问题是,近期国家宗教局出台《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这是否表明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在收紧?是否或将如何影响到教会的福音事工?应该说,疫情爆发之后,国内几乎所有的教会都被迫改为线上聚会和牧养。一时间,互联网热闹非凡,各种网站、公众号、小程序、微信群以及聚会APP应用程序如雨后春笋,纷纷在网络上各占风骚。不管是两会系统内已登记的教会,还是系统外未向政府注册的信教群体,甚至也有各种异端邪教组织都粉墨登场,可谓异彩纷呈,却也鱼目混珠。 事实上,疫情爆发后,我们就透过各种网络平台和软件进行牧养,充分享受了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各种便利,并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如今,网络福音事工成为教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此时此刻,国家宗教局《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就引起极大的关注,也众说纷纭。但官方的解释是,该《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办法》坚持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相统一,坚持维护信教公民合法权益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坚持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与促进宗教健康传承相统一,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体现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这可以被理解为,“办法”的出现,为的是跟国家其他政策、法律、法规相配合,管理好国家的宗教事务,这是一个主权国家管理国内事务的份内的事。 对宗教进行管理是中国政府一直在做的事,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国情。作为教会和牧者我们当遵守圣经的教导,一方面要为一切在上执政掌权者祈祷,让他们能用公平、正义和爱心来治理她的国度,教会也当力所能及地给予配合和支持,为的是我们要有一个和谐、友爱、公平和公正的社会。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主耶稣给我们的大使命,我们要为福音事工的开展争取空间,让更多的人能听到福音并得到牧养,也因信称义,生命改变,成为国家和社会的祝福。我仔细阅读了《办法》的条文,其中在维护公民信仰自由、维护信教群中合法权益、保护合法与制止非法、遏制极端和打击犯罪方面上有详细的论述和规定,可谓是用心良苦,值得欣赏和肯定。内容很多,可以慢慢研判,但我只提出一点,供大家参考,那就是为何该文件不叫“法规”“规章”,而叫做“办法”呢? 中文词典对“办法”的解释是:“处理事务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既然是“办法”,那么应该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是过分地强调“法办”。这一点,相对于许多所谓法制国家来说,中国人使用“办法”至少是比较温和的,也是在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办法的过程中。另外,这个《办法》前面有两个很关键的词语,一是“服务”,二是“管理”。值得注意的是服务在前,管理在后。相信制订者并不是一味只想着“管理”,而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作好服务,在服务中进行管理。这确实与中国政府处理宗教事务的态度是一致的。…

Continue Reading →